中新網北京9月23日電(上官雲) 23日下午,著名學者朱大可攜新作《華夏上古神系》做客騰訊思享會,與學者張鳴、葉匡政等人暢談“中國文化復興的起點”這一議題。朱大可認為,上古時期存在著一個“亞洲精神共同體”,中國處於這個共同體的東端,而先秦思想就是它的結晶。
  在朱大可眼中,中國文化從一開始就具有強烈的共同體特征,它跟世界的分道揚鑣,是‘軸心時代’結束後的事情。翻遍諸多史料,朱大可指出,早在東周以前,亞洲就是一個具有高度文化親緣性的區域,基於移民、貿易和戰爭的推動,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都在開放性的結構中得以交流、融合,而《山海經》就是這種“亞洲精神共同體”存在的文字證明。
  跟“亞洲精神共同體”密切呼應的重要概念則是“絲綢之路”。朱大可認為,所有正常的跨國貿易都應該是雙向的,否則難以維持:“上古中國人把絲綢販賣出去,又把中亞和西亞的玉石、青金石等各種珠寶輸入本土,從而製造了‘絲’和‘玉’的遠程對流,由此形成早期的‘玉石之路’。”
  同時,在貿易、移民趨勢的推動下,神話、宗教和文學也在流動,形成更為深刻的“神話之路”,為中國神話提供了重要原型。據此,朱大可推斷,華夏民族早在2000年前就已高度開放,並率先實現了“全球化”的“戰略意圖”。
  為了更形象的說明這個問題,朱大可運用比較圖像學與比較符號學的知識考察了三星堆文化,認為它提供的核心器物“巨眼”(代表眼睛崇拜)、生命和權杖,便是“亞洲精神共同體”的共同產物,而良渚文化的神徽(出現在玉琮和玉梳背上),則跟埃及、美索不達米亞以及中美洲印第安文明有密切關聯,這是華夏文明和世界關聯的重要證據。據此,朱大可重構上古神話譜系。
  對此,與會學者表示,書中提出的“亞洲精神共同體”概念深入描述上古時代亞洲各地在人種、商貿和文化三個層面的交流盛況,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:“這種代表東方智慧的‘共同體文化’,是中國和亞洲各國對話、達成共識的文化基石。”  (原標題:學者朱大可推新作《華夏上古神系》 重構神話譜系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s77tsop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